學校中教程式語言應該有相當大的比例是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 就學術立場來說, 除了專門研究computer languages的實驗室之外, 大部分學programming language僅是用來做為工具, 是用來補足套裝軟體不足的部分, 因此多數的教授也不會對compiler or language本身做太多的研究. 然而, 問題發生了.
學生在僅習得language皮毛的情況下, 後續如果沒有機遇繼續進修, 往往就是品質低劣軟體的源頭. 我需要的是firmware engineer, 面試過這麼多畢業生, 其實對於C語言、軟體開發技術與程序了解的人實在少之又少.
這或許是結構性的問題. 學校與業界的脫節、教育界只衝刺論文發表數、中文電腦書籍的水準低落、以及學生的眼高手低, 都是原因.
當然, 學校不應該是業界的職業訓練所, 但是這些技巧都不困難, 只看有沒有人可以點破而已. 一旦能將programming language運用自如, 難道不會對學術研究有所幫助? 難道不會對實驗數據的正確性更有信心?
記得大學一位老師曾告誡我們, 這些基本技巧(programming language/computer architecture)如果在大學打好基礎, 碩一就可以有更多時間做研究, 而不是與你的programming language or source code奮鬥, 到碩二才開始進入狀況. 這些話後來對我幫助很大, 雖然並沒有在學術界發展, 但希望有朝一日為提升國內embedded system的水準而出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